学科简介
中国史一级学科
学科基本情况:
1996年获批我校第一个省重点学科,2000、2002年先后获批专门史、历史文献学、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,2011年获批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。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形成了1支由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领衔的创新团队。学科具有博士学位者占90%,承担过国家级项目的骨干人才13人。学科负责人俞祖华为国家“万人计划”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、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。
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:
已形成中国古代史、中国近代史、中国专门史(思想文化史)、胶东区域史等四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。在团队建设、科研平台、教学成果和服务地方方面形成优势与特色。
有4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(项目)。历史学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,2019年获批省一流专业,2007、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获批省级、国家级教学团队。拥有中华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思想研究基地(“十二五”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)、中华传统文化现代转换与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(“十三五”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)等科研平台。依托学科成立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为国家级学会,2020年被教育部列为重点联系的35家全国性社科学术社团之一。近日,中国现代史被教育部公布为国家一流课程。
有7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。现有省级教改试点课程、精品课程、一流课程5门。2009、2014、2018年连续三届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,另有二、三等奖8项。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科)二等奖1项(第二位)、成果普及奖1项。2011、2012、2015、2016年四次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,另获二等奖26项、三等奖34项。
首倡烟台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2007年,率先倡议烟台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并参加了2013年获批后的规划论证,参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。2015年,《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》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,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学理支持。
人才培养目标:
培养熟知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,适应社会发展需要,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,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,富有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,能胜任各级各类教育机构、党政机关等单位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。
生源情况:
已招收19届、近300名硕士研究生。最近几年,学科针对跨专业生源占比高,因材施教,从现实生源困境中成功突围。就业率达90%,有8名学生继续读博深造。
国内外影响:
在中华民族精神、中国现代思潮、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等领域具有优势。学科收藏全国各级文史资料、方志资料与党史资料12万册,是全国最为齐全的一家。
世界史一级学科
山东省内最早的世界史硕士学位点之一。2006年,乐动体育ldsports1.0世界史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分美国史、欧洲史两个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,后扩大为美国史、欧洲史、古典文明研究和东北亚史等四个方向。2011年学位点被教育部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2014年开始按照一级学科招生。
以雄厚的历史学本科专业建设为依托。乐动体育ldsports1.0历史学专业设于1986年,2008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,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,近5年连续被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列为四星级高水平专业,2019年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。世界史学科以此为依托,利用烟台邻近日本、韩国的地缘优势,立足山东,扎根中国,面向世界,培养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、服务文博文化产业的应用型人才。
学科团队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,正高职称占比高。目前,世界史学科由11名教师组成,其中教授6人,有博士学位者10人,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,学缘结构良好,梯队年龄结构合理,35-40岁的青年教师已成为各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。
教学与科研并重,教研成果在省内同类学科中位居前列。五年来,世界史学科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,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,出版著(译)作6部,获省级二三等教研成果奖5项,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。在两希文明研究、欧美族裔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优势特色。
3个学科方向设置合理,学科骨干在国内外具有学术影响力。目前设置三个学科方向:世界上古中古史、世界近现代史、世界地区与国别史。学科骨干已成长为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,在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有4人。专任教师中有7人具有半年以上的国外访学经历,学科与以色列、加拿大等学术机构建立了持续交流机制。
跨专业生源占比高,因材施教,从现实生源困境中成功突围。最近几年,跨专业考生占比50%以上,为了弥补研究生的历史学知识和理论基础,在课程教学、实践环节等多方面进行改革,最终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。研究生就业率100%,4人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。
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,达成度高。把“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,富有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,能够胜任各级各类教育机构、党政机关、文化事业等单位工作的高端人才和通用型人才”作为培养目标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,进行学科方向重构、课程重构,培养的学生具备地方史、国别史和全球史3种知识,培植对家乡、对国家、对世界的3种情怀和观念。
十多年来,世界史学科发挥自身优势,走出了一条引领、支撑烟威地区世界史教学与研究的特色发展之路。
学科教学(历史)
学科基本情况:
学科教学(历史)专业2009年获批教育硕士授权点,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学历史教学,经过了近10年的学位点建设,学科教学(历史)是长期、稳定、向前发展的。至2020-2021年学位点有导师 18人,其中教授6人,占33%;副教授8人,占45%;有博士学位16人,占89%。导师队伍力量雄厚。其中有国家级“万人计划”的教师,有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。从2020年开始,不仅有两位博士加入学科教学(历史)专业教学和导师工作,还有14名中学历史教师作为本学科的校外指导教师,不仅加强了校内基础课程的教学,同时也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实习和教学实践指导平台。
人才质量培养高。学科教学(历史)招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大类,2020年,全日制学生分别招收26人,非全日制学生 6 人;2021年全日制学生分别招收22人,非全日制学生8人。2020年和202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,以基础教育中学以及职业学院为主要就业单位,就业率96%。
教育实习平台建设。教育实习是学科教学(历史)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,因此实习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。目前已经建有完善的4个研究生实习基地,正在筹建的还有三所中学:烟台市第五中学、烟台市第六中学、烟台市御龙山学校等,这些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。
科研创新。近几年来,获批山东省研究生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1项、山东省研究生导师质量提升项目1项、山东省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项。1名教师获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。